敞开心扉才能不孤单

2021-07-06 10:39:53  来源:今晚报
分享到:

刘士霞(左三)解读老年人心理特征 冯大明 摄

敞开心扉 拥抱夕阳 李志平 绘

         人到了老年,身体机能衰退,自觉价值消失,尤其是独居的老人,没有子女的陪伴,倍感失落和孤独,悲观、烦躁、恐惧更是如影随形。对此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士霞老师建议,除了子女常回家看看,老人也要敞开心扉,建立新的社交关系,充实精神生活,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。

         老伴儿去世,落单的老人何去何从

         此去君归去,生死两茫茫。恩爱夫妻一旦失去另一半,就陷入孤独的世界,总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,有人陪着说说话,以慰寂寥。

        去年疫情期间,高大姐的老伴儿突发心梗去世了。高大姐今年58岁,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成家立业,不能经常回来陪她。性格孤僻、自尊心很强的高大姐,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里难以自拔。她整天呆在家里回忆过去的时光,不愿意走出家门,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她。渐渐地,高大姐出现食欲不振、血压升高、心悸、呼吸急促等症状。

        高大姐的同学得知此事后,主动打电话安慰她。高大姐把伤心、委屈都发泄了出来,她甚至在电话里嚷道:“我活不了了!”话音未落,高大姐“哇”地大哭起来。过了一会儿,她抽抽噎噎地说:“我总觉得屋子里有他的影子。在厨房炒菜时,觉得他就在我身后,可一回头,什么都没有……”

      “你还有女儿,你不活了,女儿怎么办?她刚失去了父亲,难道让她又没了母亲吗?再说,死就这么容易吗?如果你总这么折磨自己,身体就会慢慢垮掉的。”老同学的开导让高大姐情绪略微稳定,可当对方说要去家里看望时,高大姐却婉拒了;约她出来散散心,唱唱歌,她又推脱没那个心情。从那以后,老同学隔三差五就给高大姐打个电话,陪她说说话,聊聊天。当得知高大姐还有一个弟弟,她跟弟媳关系不错时,老同学便辗转联系到高大姐的弟弟和弟媳,希望他们多到家里看望姐姐。此后,弟弟、弟媳成了高大姐家的常客。在亲友的帮助下,用了将近一年时间,高大姐的心情才逐渐好转,还参加了老年大学的演出活动。

         对此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士霞认为,爱人离世的悲痛确实让人难以承受。但生活还要继续,生者首先要勇于面对,毕竟后半生还很长,必须把自己的身体搞好了。人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候,特别需要亲人的关怀,哪怕是一两句问候,也是一种有力的安慰。另外,要敞开心扉,接受身边的人和事,慢慢走出心里阴影,如果遇到合适的伴侣可以尝试交往,让爱来支撑未来的人生。

        失落孤独焦虑,独居老人“宅”出心病

        由于老伴儿三年前去世了,年过七旬的何老太平时就一个人生活。儿子虽然住得离她不算远,但因为工作繁忙,只有周末能抽点时间来看看她。何老太有好几种慢性病,经常感觉到身体不适,加上她性格比较孤傲,交往的圈子特别小,总觉得自己每一天都生活在疼痛和孤独之中,日子十分难熬。

        住在楼上的刘士霞偶尔会去何老太家坐一坐,一来二去,对何老太的了解多了起来:“她心里其实很害怕,但在孩子面前却从来不说,每次都来一句‘我挺好的’。实际上,何老太很怕自己有什么突发状况,身边连个打急救电话的人都没有。”

        刘士霞表示,老年人普遍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可,容易产生失落感。如果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,再加上独居带来的孤独感,就有可能患上焦虑症、抑郁症。平时儿女给予老年人比较多的,是物质层面的关爱。实际上,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大事,更需要关心、重视。

        在帮助何老太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,刘士霞着重从丰富精神生活入手。得知何老太年轻时喜欢画画,刘士霞就劝她重拾爱好,一来可以排解孤独和郁闷,二来给自己增加生活目标。“人体85%的疾病都来自负面情绪,如果总想负面的东西,疾病很容易找上门。建立新的联系、找到新的或点燃旧的激情,是帮助老年人化解心理问题的好方法。”刘士霞说。

        空巢老夫妻,孩子不在身边更要过好日子

      “其实,我和爱人也过着空巢生活。”刘士霞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工作,平时会打打电话,聊聊工作和生活,赶上年节假日偶尔到天津小住。不过,刘士霞和爱人以乐观的心态,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,而且越活越有滋味。“我心里偶尔也有点矛盾:一方面特别希望孩子们在跟前,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、热热闹闹;另一方面,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,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。比如我平时喜欢读书,听音乐,唱歌,做几道新派的菜肴,和几个知己朋友聚聚……”刘士霞表示,她和老伴儿也经历了自我心理调适:既然孩子们远在外地,不能常回家看看,那么我们就接纳现实,尽量把生活安排得充实。这样既让自己快乐,又让孩子们安心。

         刘士霞和老伴儿属于“想开了”的老年人,然而大多数空巢夫妻却还在苦闷中打转。他们生活能自理,也有退休金,但往往心中一片荒芜,没有生活动力,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。两个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老人,整天无所事事,你看着我,我瞪瞪你,话不投机,难免产生争执。

         有一对老夫妻,一天早上,老头儿把菜买回来了,老太太问了一句:“在哪买的?多少钱?”老头儿如实报价,换来的却是老伴儿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:“太贵了!告诉你别去那个摊儿买东西,你怎么记不住呢?”老太太打开了话匣子,从一兜菜说起,直说到几年前的陈年旧事,嘚啵了二十分钟。老头儿听不下去了,抓起那把菜重重地扔在地上,摔门而去。这一下子老太太不说话了,没过几分钟,又开始担心起来:“他有高血压,不会血压上来了吧?”“快吃午饭了,跑哪去了?”

          傍晚时分,老头儿回来了,气也消了一大半,一进门随手打开了电视。老太太刚刚压下去的怒火,又被重新点燃,她气呼呼地喊道:“你明知道我心脏不好,就怕乱,开那么大声音,是成心和我过不去吧?!”老太太把电视音量调小,老头儿又嚷嚷上了:“声音这么小,我听不见!”……这对老夫妻,你一句我一句,又开战了。

         此外,空巢夫妻个性、爱好不同步,也容易产生矛盾。退休教师张老师喜欢旅游,以往一到寒暑假,都会带着女儿出去旅游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如今退休了,有的是时间,想约老伴儿一起出游,好好享受生活,可是好说歹说,老伴儿就是不去,典型的“老宅男”。没办法,张老师只好跟朋友组团去玩。不过,“单飞”的她很难玩得尽兴,路上时常替老伴儿琢磨一日三餐吃什么,一会儿惦记老伴儿是否按时吃药了,一会儿又担心天气变冷老伴儿有没有加衣服。老伴儿一个人留在家里,也常常生闷气,他责怪张老师只顾自己快活,甩下他一个人买菜、做饭手忙脚乱……老两口儿都要强,谁也不就乎谁,面对玩不到一块儿的爸妈,孩子们也感到无可奈何。

         空巢老人最奢望的,就是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。除了子女的陪伴,解决空巢老人精神空虚还可以发挥老年人互助的力量。刘士霞认为,大多数老年人进入晚年后,最怕精神孤独、寂寞,怕成为社会和家庭的“多余人”,子女甚至全社会要多为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。比如多学习新事物,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对心智、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,加强自己的参与感,逐渐找到与他人交往的新方式等,这会让空巢老人发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,不知不觉地与他人融为一体。另外,建议社区建立老人互助小组,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,健康老人为体弱多病老人服务,从而建立新型高质量的社交关系,补充老年人的精神需求。

(责编:nv0410)